2025
六月

26

1284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六十九集:封建时代教会的衰颓与改革(四)

1231231

听众朋友你好,非常欢迎您收听《朝圣之途》节目。

  今天我们的节目内容第一个主题:我将要根据上个星期的内容,也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日耳曼国王们干扰教会的情形做一个说明;第二个主题,我要为各位介绍封建时期的教会如何从衰退当中走向改革,以及改革的成果。欢迎您的收听!

  从公元963年到1049年中的20多位教宗,不是罗马贵族的产品,就是日耳曼国王所一手造成的。而这20多位教宗,大多数又都是庸碌之辈,不足以领导教会。鄂图一世以及鄂图二世都曾经干预宗座事务,但是,他们也都因为中年早逝而无所成就。鄂图三世,缺乏坚强的个性,然而,他能够利用先祖们所遗留的皇冠与尊荣,比前两位皇帝有更大的建树。公元996年,教宗若望十五去世,鄂图三世到罗马,罗马人要求他指定一位新教宗。鄂图三世那个时候才16岁,虔信基督,曾经受到当代名师的熏陶,是一位憧憬古罗马帝国的热情而有理想的人。他任命他的宫廷司铎也同时是亲戚的堂兄伯鲁诺为教宗。

  新教宗只有24岁,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与鄂图三世志同道合。他继承教宗职位之后,取名为额我略五世。很不幸的,在公元999年,正当迈向锦绣前程的时候,撒手归天了。鄂图三世接着又任命了他自己的老师为教宗。他呢,就是希尔沃斯德二世,也是法兰西人,曾经是兰斯和拉凡纳主教。他的学识渊博,是那个时候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有魔术师的雅号,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可以与额我略五世相比美。他之所以取名为希尔沃斯德,是要影射自己和鄂图三世的关系,就好像公元第四世纪时候的教宗希尔沃斯德一世和君士坦丁大帝的关系。无疑地,鄂图和希尔乌斯德两个人都有改革教会、复兴基督教共和国的雄心。可惜合作的时间过于短促,没有留下什么持久的影响。而希尔乌斯德毕竟是出于鄂图的任命,罗马教宗的隶属与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并不会因为这两个人的师生关系而有所改变。鄂图三世的继承人也以他的政策为蓝本,控制教会,任命教宗,尤其是亨利三世最为严重。

1045年,亨利曾经将三位教宗解职而代之以自己的人选。在当时,这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但是教会内部的问题却必须要借助皇帝来处理,也就可见教宗领导权的衰微与教廷组织的不健全。而这种急需革新的局面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了。我们不能够用现代的标准来评论或者是衡量封建制度之下教会内的这些令人感叹的历史事实。

  在今天,如果宗座不稳定,就会影响到普世圣教会。但是那个时代,教会没有敌人,也没有什么严重的反抗活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其他信奉基督的地区对罗马的事情漠不关心,也是我们不能够想象的。

  常言道,物必先腐而后重生。教会的衰颓,给世俗权力造成了干涉圣统治的机会。时代的灾难、侵略、战争、饥饿,遂使灵性生活的发展大打折扣。第十世纪被称为教会的黑暗时代,也被称为铁的世纪,真是流弊丛生,腐败至极。在这种危险重重的情况下,如果是纯人为的机构,无疑的要非灭亡不可。但是教会一直到现在还依然存在,而且还更加的发展。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我们的教会是天主亲自所立的教会。就是当他认清了自己的责任时,面对压迫教会的恶势力,信赖天主的大能,坚强奋斗,因而要使教会存在并且发展的是天主自己,而且也必定成功。

  我们也可以把一部教会历史比喻成走在朝圣的旅途中的教会。对于这样的比喻,我曾经好几次表达过我的看法。这也就是我们对我们这个节目选定名称的用意,所以在这儿呢,我也不再重复了。有人把教会史比喻作是一首交响乐,在一定的时刻出现新的乐章,加入新的乐器。他们有时单独演奏片刻,然后又加入不断进行的乐队。有一种是开始的时候在沙漠里演奏,而后又充满了整个宇宙的乐器,这便是克里尼的隐修院。

  我应该这么说,面对教会的颓废腐败,地方教会多次集会讨论改善之道,主教们也起而与会满神职品味的恶劣风气奋斗,整顿神之界,但是决定性动力还是起自于隐修院。在动荡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隐修院成了真正的世外桃源。对内可以喘一口新鲜的空气,对俗世的腐败感觉厌恶痛心的人,几乎都退隐到旷野里度独善其身的生活,专心祈祷补赎;其他的人闻风而至,去追随他们的芳表,请求收为门徒。例如,1012年,圣罗木雅在意大利创立加马尔道立修会;圣若望博尔白在1039年创立瓦隆伯罗莎修会。这些隐修院的影响很有限,但是在法国的心脏地带,距离里昂80公里的特里尼隐修院却是光芒四射,遍及西欧。下面一小段音乐之后,我就为各位介绍教会革新的先锋克里尼修道院。

  教会内早在第十世纪初已经开始了一项革新运动,他直接的对象是修道院的生活。但他所影响所及则是整个教会和罗马教廷。公元910年的阿奎丹的威廉公爵捐出他在克里尼的土地,建立了克里尼修道院。根据当初建院大事录的记载,克里尼不隶属于任何俗世的权威或是主教,而直接属于罗马宗座。因此,他得照例缴纳中古时代所规定的税额,每5年纳5个金币作为罗马宗徒坟墓前所点燃的油灯的费用。修院只属于罗马宗座的事克里尼并非首创,但这也是克里尼所散布的绚烂的未来的种子之一。克里尼隐修院从一开始就直属宗座,而不依附私人力量。以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他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教会从中古封建制度下解脱出来。

  这所受宗座保护的修院是一个标记,它引发了宗座从俗世权力的智库中为争取自由而努力。克里尼创建的时候,是教宗塞奇三世在位时。当时罗马的贵族都斯古龙伯爵大权在握,视教宗为其个人私有的囊中物。可以说是教会黑暗时代中最为黑暗的日子。克里尼的首任院长拜尔诺立刻使克里尼成为模范隐修院。在克里尼隐修院最伟大的院长,可敬的伯多禄在任时,也就是公元1122年到1157年之间,五院已有修士460多人,各地的分院多至2000多所,其受人之欢迎就可想而知了。

  克里尼一反圣本笃的传统,有三项基本的改革,都是针对当时修道院的流弊。第一,克里尼所接受的各种捐赠,不论是钱财或土地,都是纯粹的礼物,而不附带任何的封建制的条件。因此,除了为施主祈祷,献弥撒之外,克里尼不执行任何封建式的服务;换句话说,克里尼拒绝被卷入封建制度的漩涡当中。第二,按照本笃会的会规,修士必须在田园工作;但是,历代修道院所得到的土地,已有附属的农工人手,实在没有修士去亲自工作的必要。克里尼为了补救这方面的缺陷,特别强调教会礼仪方面的举行,来补充修士每天生活的空档,使修士不至于游手好闲。由于克里尼注意教会礼仪,连带的也推行了宗教艺术,对建筑、绘画、雕刻、音乐等都有很大的贡献。第三,克里尼最重要的革新是中央集权制。本笃会的每一所小型修院都是独立的,修院和修院之间除了精神上的联系之外,没有任何行政上的关系。克里尼则是相反,所有修道院都是分院,隶属于克里尼母院。克里尼院长也是各地方分院的最高院长,各分院的院长得完全听命于服从母院院长。

  在欧洲,到处都盛行分裂的封建制度,唯独克里尼能够实行中央集权制,这对后来教会和封建列国的中央集权未尝没有相当的影响。至少十一世纪中叶之后,教会各方面的改革是受到了克里尼的推动和刺激的。当时有些和克里尼没有联系的修院也接受了克里尼的习惯,得到克里尼的援助而进入了革新之途。其中还有些与革新的修院组成联盟,它们的重要性也与克里尼是相同的。

  克里尼的成长与他对整个教会所发生的影响,系于历任的院长的人格和他们漫长的任期。从开创之初到可敬的伯多禄当院长共计有250年,只有八位院长。而在这个统一的时期,却有52位教宗。在克里尼的八位院长,已经有七位列入了圣品。克里尼和他联盟的修院在他们领导之下,树立了继往开来、不折不挠的精神与坚定不拔的目标,而克里尼也逐渐的在教会当中发挥了他们潜移默化的力量。克里尼的修士祈祷时间很长,没有空闲的功夫做学术研究;贫苦百姓都信赖他们的祈祷,为亡者祈祷是他们特别的意向。这和祭品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信友们都乐于捐助他们,因为他们确实知道,克里尼不会忘记他们的亡者与平者。公元998年,奥迪洛院长发起了追思亡者的纪念会,圣教会也因而在1030年制定了11月1日为追思已亡节,一直沿用到今天。

  克里尼的革新运动到了十二世纪时的佳法院长任内有许多附属修院分布在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和巴勒斯坦,总共有29座修院,90座小型修院,还有340座的教堂以及5000位修士。此后,在西班牙、英格兰也都先后出现了克里尼的革新运动。

  除了克里尼的修院之外,第十一世纪的另外一种修院活动是在意大利北部兴起的隐修团体,一部分也受了克里尼的影响。所建修院以圣本笃会归为基本精神,那就是前面我提到的圣罗木雅于1012年在意大利北部所创建的加马尔道立隐修院。圣罗木雅的隐修院,彼此之间有一个简单的联合会,也完全受宗座的保护。他们的生活相当严谨,因此人数始终不多。但是他们对十一世纪时的信德复兴有很大的贡献。

  他们中间有一位彼得达米昂,他是教会革新运动的健将之一。克里尼和加马尔道立对教会的特别贡献,就是他们对天主高度虔诚的榜样。那个时候,不知多少的地主缺乏虔诚与责任。把主教、隐修院院长以及神父们看作是他手下的仆役。甚至于在第十世纪的罗马,包括了教宗在内,也缺乏虔诚和责任感。当时修士们沉默的榜样,不会直接带来人灵的救赎。罗马特别需要一位强而有力的人物来促成革新行动,这个部分我们就留在下个星期节目当中作为主题。

  今天我们的节目也就跟您谈到这儿了。非常谢谢您收听,同时也更欢迎您在下个星期同一时间继续收听《朝圣之途》节目,我们也非常欢迎您对这个节目有批评和指教,那我祝福您健康愉快,愿天主降福您,我们下周再见!

 

评论

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